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林志文韩嫣然发自南平盛夏时节,穿行在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的茶树丛中,满目苍翠,景色秀丽,香气沁人心脾。8月13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福建南平武夷山的生态茶园采访,探寻当地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实践效果。
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负责人杨文春在这里种茶20多年,2018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科技特派员廖红团队的指导下,实行“无化肥无农药+套种”的管理模式,茶园里套种油菜和大豆,开展生态茶园模式建设。杨文春告诉记者:“生态茶园模式不仅改良了土壤,还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用两句话来形容,之前可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档次,现在用这种生态管理模式以后,茶叶的品质逐年提升,现在基本达到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档次,经济效益比原来提升了大约30%。”
“我们现在举全市之力,紧紧围绕‘三茶’统筹的理念来开展相关工作。”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林春告诉记者,生态茶园模式是做强茶科技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当地持续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模式推广,重点有三种模式,即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的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陈宗懋院士的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以及省农科院张艳璇老师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所在地星村镇镇长吴王向记者介绍了该镇的做法:“讲好茶文化故事,打响“茶不到星村不香”品牌;抓好茶产业融合,打造茶产业链发展特色小镇;抓好茶科技助力,推动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吴王表示,星村镇作为“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策源地,始终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奋力谱写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南平是全国著名茶区,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境内的武夷山市是世界“万里茶道起点”和全国唯一一个“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做大做强茶产业,关键要靠技术、靠创新。为此,南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打造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个、评选出首批南平市“最美绿色生态茶园”10个,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全市茶叶类绿色食品累计认证总量达到152个,政和、邵武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武夷星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农场。
生态茶园向“新”而行,乡村振兴谱新篇章。据统计,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截至2023年底,南平全市茶园面积72.1万亩、毛茶总产量9.5万吨、毛茶总产值53.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45.1亿元,占比超全省1/4。茶叶成为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一片“金叶”。
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